“万事民为先”——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

创建日期 2012/12/31 罗滋池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26日 08:18 【字体】 大 中 小 【来源】 新华社

        从中国农村最基层到中国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到共青团中央;从主政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到"共和国长子"工业大省辽宁,到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一路走来,李克强的统筹、决策能力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从政阅历和理政经验。在公众面前,他自信、睿智、谈吐博雅却掷地有声;而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平实、亲切,紧要关头能雷厉风行、勇于担当。从法学学士到经济学博士,10年燕园的浸润,使他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也滋养了他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或许与他早年最基层从政的经历有关,体恤民间疾苦始终是李克强的思想底色,无论走上哪个岗位,"万事民为先"一直是他坚定践行的执政理念。
        11月15日,在京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天后,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改革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推进改革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向社会明确传递改革决心。
        随后,李克强在多个会议场合"打破沙锅式"的追问,引发广泛关注。这种长期形成的注重解决问题的务实会风,拒绝官员"照本宣科",鼓励自由发言,让与会者既有压力,更感兴奋。他仔细听取艾滋病防治民间人士的真切诉求,鼓励"多谈问题",并推迟官方会议,为"草根"会议"让路"。
这些细节都透露着,李克强锐意改革的精神,果断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怀。而这正是他从地方至中央工作期间一以贯之的作风。
        攻坚克难 勇做改革探路人  
        5年前的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52岁的李克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几个月后,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
        过去5年间,中国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多个重大考验,李克强在抗震救灾、调控经济、建设保障房、推动新医改、保障食品安全、甲型流感等重大公共疫病防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勇挑重担,破解复杂难题,其出众的经济判断力和果断务实的处置能力经受住了历史检验。
        2008年,李克强履新之初,首先遭遇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他主管发展改革、财政等宏观部门,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国内各种建议不绝于耳、莫衷一是,但他始终冷静、沉着,既根据需要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增长,又审慎地选择了将赤字率控制在国际通行的3%的安全线以内,使中国避免了其后欧洲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的"财政悬崖"。为有效化解此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冲击,组织实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惠民工程,同时又成为扩大内需,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可谓一举多得。5年来,李克强先后4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视察各地工程进展。在此期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3000多万套,基本建成1700多万套,近1亿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规模最大、工作成效最显著的时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同时也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围绕"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根本目标,明确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清晰路径。2009年以来,新医改五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中央政府先后出台14个相关文件,各地大胆探索,不断取得突破,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普遍获得实惠。
        中国仅用3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织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被国际社会称为"奇迹"。美国学者库恩认为:"中国的医保改革是过去十年最大的成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评价中国的医改认为:"确保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百姓的医疗保健,这个成就是很难得的。"世界银行首席卫生经济学家蓝根博赞叹:"中国医改取得的成果史无前例。"
        燃油税费改革牵涉多方利益,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酝酿多年始终未能推出。2008年李克强担任此项改革领导协调小组组长后,确定了公平税赋、正税清费的原则,组织制定新的改革方案,统筹价税费联动改革,抓住稍纵即逝的改革机遇,果断决策实施。不仅减轻了消费者不合理负担,促进了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为其他改革创造了经验。
        2012年,李克强亲自"督阵"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深入一线调研,开会研究方案,重点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税费问题。在上海取得成效,特别是服务业、小微企业税负大幅减轻后,又力推将试点扩大到9个省(市),不仅实现了重大制度创新,而且以结构性减税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性目标。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不仅包括总体规划纲要,还有近百个专项规划,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李克强长期主政地方农业、工业大省,到中央工作后,又分管发展改革、财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的工作,使他对中国的国情深谙于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了然于胸。他在领导和指导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多次到各地及各部门考察调研,分片主持召开"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座谈会以及服务业、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广泛听取地方、专家、企业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组织力量对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总体思路、城镇化发展路径模式、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一份备受国人期待、广受世界关注的"十二五"规划终于面世。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称:"‘十二五’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但极有条理的计划,如果得到有效的实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控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说:"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代表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继续转型的方向。其中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新的开放的中国,新的融入世界的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新的责任、新的机会出现,包括积极地参与到塑造全球经济格局的过程当中。"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则评价:"中国的新五年规划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的主要特点是对官方政策进行调整,将原本的着眼于GDP增长的最大化,转变为提升消费以及劳动者的平均生活水平。" 
        食品安全是涉及众多部门的复杂民生问题,李克强始终牵挂于心。2010年,他出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后强调:食品安全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必须重典治乱、重拳出击,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此后,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出现苗头就打,及时处理了一连串重大案件,使食品安全日益恶劣的局面出现好转迹象。
        2009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甲型流感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将应对级别上升到最高级。在美洲爆发后没多久,这种病就迅速通过种种渠道传入中国,社会民众情绪再次陷入类似2003年SARS爆发时的紧张氛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李克强果断决定,启动应对甲型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调各方面力量,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专群结合,加大疫苗研发生产进度,既有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传播,又尽可能地不影响群众生活和正常经济活动,取得了抗击甲型流感的重大胜利,也为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创造了成功的典范。
        李克强在国务院主持常务工作,经常会遇到棘手难题,但他从不回避,也不张扬,妥善化解矛盾于无形。他分管的众多领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很多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当下改革渐入深水区,各方利益诉求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局。解开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过人的勇气和胆略,同时还需有开阔的视野和系统的知识储备。从地方到中央,李克强一一化解了不少这样的"难题",被境外媒体称为"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
        饱经磨砺 家国情怀济苍生
        在李克强破解发展难题、普惠民生理政的背后,饱含着他根自基层、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文革"期间,安徽凤阳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1974年3月,李克强到该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白天下田劳作,夜晚挑灯夜读,他在那里深深了解了什么是贫困和饥饿,其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才干,深得乡亲们的拥戴,不久便担任了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以至多年后,那里的老乡们还念念不忘他,称赞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总是先做。很善良,当大队书记,从不整人,不欺负人"。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李克强从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考入北大法律系,很快便被推选为校学生会负责人。1982年,他毕业留校担任团委书记,年底被选为团中央常委,从燕园来到前门东大街。三年后,年仅30岁的李克强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此时,虽已身居要职,但他与燕园的精神依从丝毫没有中断。在书记处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先后攻读完北大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荣获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在安徽省金寨县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他坚信,"希望工程"是雪中送炭,要用这温暖的炭火燃起老区孩子的希望。两个月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诞生。此后,"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行动如火如荼地燎原全国,开创性地探索了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当李克强离开北京再次回到地方工作时,他已经从"村官"、团干部成长为全国最年轻的"博士省长"。        
        1998年6月开始,李克强到河南工作,先后担任省长、省委书记,在这个当时经济处于全国"锅底"的大省一干就是7年。因工作忙碌、秉性清廉,他很少应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解决问题、推进发展上。河南历史上有过"浮夸风",带来过惨痛教训。李克强到河南工作后,多次强调河南省情有其特殊性,人口多、底子薄,要多干事、不张扬,低调少说,避免浮躁,踏踏实实干几年,河南就会变样。
        与很多人把河南视作单纯的农业大省不同,李克强鲜明地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路径。2003年,他正式提出"中原崛起"的构想并加以实施,这为河南后来的发展定了基调,也成为国家后来制定出台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按照这一思路,李克强强调,河南要在继续巩固"三农"优势、建好全国"粮仓"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传统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跨度改造,拉长产品链条,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他系统谋划河南工业发展布局,提出了建设郑汴洛工业走廊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推动了一批支柱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
        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李克强提出,要打破内陆省份的观念制约,实施"东引西进",一方面充分发挥区位、市场、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东部产业、技术、资金、人才、项目、管理经验和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强与西部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开拓西部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在西部市场的占有份额。这个战略思想为打开河南工业发展空间,推动河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伴相生,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为二、三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李克强提出,推动工业化,必须同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并把其作为河南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着力构筑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强劲积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为开启城镇化探寻新路,李克强大力推动郑东新区建设,一改普遍存在的"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和单一产业为主的开发建设模式,提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坚持集约节约、市场化运作、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发展思想,推动了旧城与新城的互动发展,实现了产城融合、要素集合,呈现了金融业、高端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多元发展。郑东新区的建设,为全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了示范。
        7年间,河南经济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全国第20位上升至第17位,总量跃居全国第5位,居中西部省份之首。
        河南一度成为中国艾滋病重灾区,艾滋病毒经过十多年潜伏在一些地方集中爆发。李克强多次深入病情严重的乡村和患者家中,主动与他们握手,促膝攀谈。他还请民间著名防艾人士、70多岁的退休医生高耀洁到自己的办公室询问情况,听取建议。
        2002年,李克强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后,立即把解决艾滋病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力量开展了全国首次省级艾滋病情普查,组织省直部门对口帮扶38个重点村,他强调既要摸清实情又要维护病人隐私权、体现人文关怀,并确立了患者"四有一不"的权益机制(即保证艾滋病患者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让一个艾滋家庭的学童失学),实施对因卖血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免费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艾滋孤儿免费上学等救助措施,成为国家现今对艾滋病患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前奏。到2004年,河南艾滋病蔓延的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时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魏英瑛对此给予高度赞誉,称河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河南的防艾经验值得在国际范围内推广"。
        李克强到中央工作后,担任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这项工作,尤其注意发挥社会力量。他曾深入艾滋病民间组织办公地点,与志愿者、感染者亲切交谈,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独特作用,这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就在李克强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发来贺信。贺信中,西迪贝表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我愿再次感谢您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展现的卓越领导力。"
        2004年底,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当时的老工业基地正面临最困难时期,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国企包袱过重,在改革进程中大量国企破产、工人下岗,棚户区群众生活尤为艰辛。李克强走进棚户区,目睹了近千居民共用一个旱厕的场景。他摸着冰冷的土炕,动情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群众搬出棚户区。"其后,他全力推动"棚改"民心工程,2005年3月,辽宁公布了改造集中连片棚户区的实施方案。3年时间,120万居民过上了新生活,大片的棚户区消失。李克强在"棚改"过程中一再强调的"万事民为先"这句话,成为他日后主政的核心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封闭式经济布局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辽宁产业布局重点均在腹地,沿海的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的少部分。李克强在深化对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扩大开放双重机遇,做出了辽宁转身向海、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被视为"大刀阔斧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向全面振兴。他离开辽宁时,辽宁已经被称为翻过身来。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已成为东北振兴的主战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睿智博学 儒雅气度展风采
        去年8月,李克强访问香港期间,深入香港社会各阶层,出席各种经济活动,到香港民众中嘘寒问暖。在港大,尊重当地习惯传统,用中英文交替发表精彩演讲。访港短短不到3天,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被香港媒体誉为"李旋风"。香港金融界人士形容李克强:"自信中透露着政治智慧,儒雅干练、性格刚毅而又平易近人。"
        在外交事务中,李克强以其博学、睿智日益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和关注。2011年初,他访问西班牙、德国、英国,9天内出席了46场活动。每到一国,他都会在当地权威媒体刊登署名文章,阐明中国发展理念,与该国政要进行广泛深入交流,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外交风采,给欧洲同行留下深刻印象。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的首相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您在欧洲有着良好的声誉"。
        2011年10月,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李克强率团访问朝鲜、韩国。外界普遍认为,中国领导人首次接连访问朝韩两国表明,这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采取的一次重大和平外交行动,从中也显示了李克强在国际事务中敢于碰难的外交风格。2012年4月,李克强访问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和欧盟总部,着眼运筹大国关系和推动世界多极发展。所到之处,他频频会见政界领袖、出席经贸活动、发表精彩演说、广泛接触民众,所获得的经贸成果颇为丰硕,展示了他立足大局又纵横捭阖的外交才干。在他倡导和推动的首次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他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签署共同宣言,搭起了双方未来城镇化合作"开创性的平台"。中俄油气合作价格多年来始终谈不拢,李克强与普京会谈后,提出"上下游一体化"的互利合作模式,被普京称之为"新思路"。
李克强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他密切跟踪国际上最新的经济科技动态。几年前,他就批示国务院研究部门,要求他们深入研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增长"等问题,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立刻引起李克强的注意,他马上要求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李克强新近的一次批示就出自上月初。国际前沿科技杂志最新提出:海底可燃冰将会成为第三次能源转型革命性的替代品。他第一时间就批示给国土资源部,要求密切跟踪最新研究成果。
        因为阅读广泛,加之博闻强记,他可以在许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中国古典篇章的典故之间,信手拈来,随意切换。但凡听过李克强讲话的人,无不为他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和生动的谈吐所折服。在许多会议上,他基本都不用讲稿,常常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在深入提问、互动讨论中,很快完成对各种观点的集成、提炼和升华,迅速发现问题本质,并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当场作出部署。许多人会为他会见外宾时从容不迫、诙谐幽默、见解深邃的风度所感染,其实这背后不仅是他北大十年寒窗苦读的结果,更是他始终坚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所致。李克强自幼好学,中学时代就拜同住在安徽文史馆大杂院中的国学大师李诚为师。李诚讲授的国学知识、治学方法等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师风散记》一文中追忆自己乐此不疲的燕园生涯时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
       确实如此,读书不仅拓展了李克强的广阔视野,也培育了他廉洁从政的浩然正气,正如一位和他共过事的老同志所说,李克强向来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极其严格,点滴小事都约束很严,绝不允许打着旗号办私事。从他身上看到了廉洁从政、一心为民的优秀品格和风采。
        李克强夫人程虹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
        李克强和程虹育有一女。(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上一条: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 下一条:【学习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海大学纪检监察办公室 联系电话:66132857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